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LinkedIn:一個正在提速的人才機器


論規模,LinkedIn顯然比不上社交老大Facebook,但論業績與使用者價值的穩定性,它實在讓投資者放心。

此前虎嗅已發表過不少分析LinkedIn在社交商業上為何如此成功的文章,今天又編譯一篇來自福布斯網站的、分析LinkedIn商業價值自「徵人解決方案」往「人才解決方案」轉型的文章。

以下為原文:

LinkedIn又迎來業績噴薄一季。報告顯示,LinkedIn該季度營收2.52億美元,同比增長81%;淨利潤為230萬美元,合每股收益2美分,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60萬美元,合每股虧損2美分。LinkedIn實現同比扭虧。現在LinkedIn已有1.87億職業人士使用者,每秒新增大約2名新使用者。

在公司徵人市場,LinkedIn從「徵人機器」變身為「人才機器」。在該公司上個月開的「人才連結」會上,LinkedIn正式宣布,自己從徵人解決方案向人才解決方案邁進。

讓我來舉個例子讓你明白這家公司在企業人力資源界的上升勢頭。我交談的大多數客戶都相信,他們可以透過LinkedIn而不是透過他們內部的人力資源系統,瞭解到他們員工更好的一些想法與創意。這個趨勢還在繼續。人們更頻繁地更新他們在LinkedIn上的個人資訊,而不是在他們內部的人力資源頁面,因此LinkedIn越來越成為一家公司的「記錄系統」。

成長空間可期

美國的徵人產業大概有310億美元的規模,而LinkedIn才剛剛開始撬動這塊市場。全球這個市場規模大概是美國市場的三四倍,那麼LinkedIn的成長空間是可期的。而在徵人之外,還有一些成長機會。

過去60天裡,LinkedIn推出了一些強大產品,包括新公司首頁、人才品牌排行,後者可允許企業精確衡量和偵測其雇主品牌的實力。它推出的「認可」功能,讓公司可以更準確掌握它的員工的技能,從而可讓公司根據所掌握的資訊做出更加準確的人才戰略決策。

在北美,LinkedIn遇到的競爭不大,它還可以進一步拓寬它的使用者群——現在,它使用者群已拓展到了院校裡。HR們正在努力建立更好的領導力培訓渠道,以及人才的移動化解決方案,LinkedIn準備在這方面給企業提供說明。

個人使用者立場、而非雇主立場為先

在LinkedIn的成功裡,有一項因素不可忽視,就是它始終站在「個人使用者」的立場上去做產品決策。它會首先顧及個人使用者的需求。雖然它們很明顯在向公司徵人一方去出售許多資料與工具,但他們的哲學還是聚焦在使用者上,從使用者的角度去建設與改善這個網站。

舉個例子來說。固然,精準徵人廣告對公司HR來說是一個有價值的產品,但LinkedIn也同時希望確保你作為一個潛在的找工作者,能從中受益。所以這個廣告廣告對你所用的語言、對你講的話都會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全新機會。這讓LinkedIn避免了Facebook的遇到的問題:雜亂、噪音、非常多的強加於人的卻幾無價值的廣告。

獨家內容與大資料

作為一個目的地網站,在大眾市場,LinkedIn複製了福布斯網站的原則,讓頂尖的思想領袖在這寫一些獨家內容,而LinkedIn將系統維護得非常有效率。不像福布斯和其他公開出版平台,LinkedIn可以幫助作者很容易將內容分發給1.87億使用者。

我最近在LinkedIn平台上寫文章,相關文章在業界取得的回應令我吃驚。現在這個平台已有150位意見領袖(包括奧巴馬和理查德·布蘭森),他們的內容帶來了流量和高品質內容,增強了使用者在此的黏性與活躍度。

此外,這家公司也對大資料頗有理解。在說明公司徵人、理解、管理人才方面,它有自己的一套。只要LinedIn繼續以使用者為先,我覺得這家公司還會繼續穩步成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